详细内容
主题:漫谈游戏的杀戮哲学  

( 2001-12-12 0/3550/8)

我要发言
过客名册
送给好友
内容:
    前阵子看了电影版的《古墓丽影》,片中的女英雄劳拉从头到尾展现了的惊人射击技
艺,估计在电影的前十分钟里,劳拉女侠至少就开了五十枪以上。整部片子最能够和游戏
中的角色产生联想的,就是劳拉小姐似乎永远用不完的子弹:打机器人,用双枪;打石魔
像,用双枪;打坏人,当然还是用双枪….全片杀声震天、枪声隆隆,看完之后只有一个
感想:“哇噻!当年走遍大江南北、叱吒风云的‘双枪王八妹’大概也不过就是如此
吧!”

只有人类以残杀为乐

熟悉倪匡小说的朋友,应该都读过这样的片段:“大凡生物杀生都是为了求生存,而
只有人类会以残杀其他生物为乐。”的确,咱们如果翻开游戏史,就会发现其实大多数的
游戏都在重复着[乎伊死]这样的主题。远从《超级马里奥》、近到网吧当红的《反恐精
英》,不管是如《光速兔崽子》那样可爱的死法、或是像《雷神之*》这种可以把对手炸
得稀烂的血肉横飞,许多玩者似乎都在不断的杀戮之中得到了满足。

或许您会说“有这么严重吗?这是游戏呀!”,阿中也认為没有这么严重啦。平常咱
们可都是奉公守法的好老百姓,就是因为生活中有太多不爽的事情,大家才会想要用这种
最无害人畜的方式来发泄一一下啊。所以说瞄到蚂蚁偷吃我的面包屑,“乎伊死”;看到
墙角有讨厌的蟑螂,“乎伊死”;遇到想要带著登革热病毒叮我的蚊子,当然也得“乎伊
死”。这些都还算是小case罗,等到长大一点,还可以带着家伙,到池畔去打野鸭(用
shotgun)、到山上去猎鹿(用sniper rifle)、或者到森林里去轰野猪(用
bazooka?)。

人类血液中或多或少都留着远古残留下来的嗜杀基因,谁也不必骂谁是屠夫;多数游
戏都和杀戮沾得上边,这点也无庸置疑。上面的长篇大论只是阿中个人写这篇文章之前的
小小“告解” 而已,还是来看看电脑游戏如何全面性地展现[杀戮]这个主题,以及在游
戏进行杀戮的途中,有多少经典的设计概念吧!

好人宰不得,其余任君杀过

现在最受玩家喜爱的电脑游戏,应该还是扛着“圣者”、 “大侠”光环的RPG。不管
这类游戏的主题如何包装、剧本如何设计,游戏的规则其实非常简单,就是“天生万物以
养人,人无一物以报天,杀杀杀杀杀杀杀…”。菜鸟角色开始的时候,一定有一些打不还
手的兔子、母鸡等小动物任你宰割;厉害一点的时候,可以找些老虎、狗熊等尖牙利爪的
猛兽打打牙祭;再强壮一些,咱们可以试著拿骷髅战士、眼魔等怪物来喂刀;等到头戴金
杯、身披战甲之后,当然就要挺着丈八蛇矛,找恶龙的晦气去了。游戏最后的目标相当一
致,宰掉大魔王,管他是九头巨龙还是大波萝,宰得掉就宰、宰不掉就逃(专业术语叫做
“转进”)。如果诸位非常喜欢享受某个RPC游戏的杀戮内容,想要玩个长长久久的话,
那么建议您还是饶了大魔王一命,不要马上干掉他吧!因为大多数的RPG只要大魔王被
宰,游戏也就结束了。

或许您又会说:“那我玩网络RPG就好了嘛,根本不必担心宰掉大魔王游戏就会结束
的问题。”,那么恭喜您,网络RPG玩的内容可就更直接了,九成九的网络RPG都会遵循这
么一个公式:杀→“捡骨”(捡宝物和钱)→升级→再杀→再捡骨→再升级→继续杀→继
续捡骨→继续升级→不断地杀....您说好玩吗?大多数的玩家们都觉得这样挺好玩的哩!

正如何公宇明玩《石器时代》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:“玩网络RPG就是在玩数字,
今天你升到 127级,环顾天下无人能敌时,过几天又有某个人升到128级。此时方知人外
有人、天外有天是也。”至于要再多花费多少小时的练功(与连线费用)才能升到 129
级?谁会管它呢,最好网络RPG都能做到花费1OO兆点经验值,可以升到65535级才过瘾
吧!顶多中间再多杀个几百万只红龙就是了。反正网络RPG世界里的怪物都会定期自动重
生,不必担心红龙杀多了会导致它们灭种。只是当某位大侠在萤光幕前花了数十年光阴,
终于升到65535级之后,不知道他会不会感到高处不胜寒,还想要再往上升一级呢?没关
系,那时候的游戏等级上限经过数次改版、已经增加到 1677万级了,呵呵!

许多RPG游戏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那就是“万物皆可杀,惟好人杀不得”,所谓
“好人”者,倒不是因为他们是好人好事代表、天天开门布施、经常修桥铺路,而是因为
这些家伙还有利用价值,所以咱们暂时不要杀他。所谓“利用价值”就是这些NPC可以提
供解谜线索、可以邀请组队或是可以进行交易(买菜买武器等等)。但谁也难保这些人是
不是脑后生有反骨,像《柏德之门》那位小胡子老兄一样,玩到一半阵前倒戈打自己人。
总而言之一句话,“人心隔肚皮”,在RPG游戏中遇到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好人们,不妨
也一刀杀了他了帐免除后患,反正杀了他们也不必偿命。

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

“那么咱们不要杀人吧,杀怪物好了。”许多游戏不想被冠上鼓励屠杀的罪名,干脆
把游戏世界锁定在怪物横生的地方,idSoftware的“第一人称杀戮游戏”系列可以算是最
标准的奉行者。在早期“3D德军总部”时期,主角必须干掉的对手清一色是德国人,杀到
德军尸横遍野才能破台,后来也许觉得这样搞下去不大好,有“煽动种族仇恨”的嫌疑,
于是在《毁灭战士》时就把德军换成外星怪物,这下主角的身份从“刽子手”摇身一变,
马上变成“救世主”。杀怪物总不用担心会被怪物控告“种族歧视”吧?

    不久前由克罗地亚籍公司Crotcam制作的3D射击大作《英雄萨姆》(Serious Sam)也
用相当有趣的方式转化了“屠杀”给人的负面印象。游戏里面的怪物虽然有许多看起来应
该是人类,但是偏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就是颈部以上没有东西,换句话说这些长得像
人的怪物都没有脑袋。这些无头战士有的将头提在手上走来走去,有的干脆抓着两颗炸
弹,像白莲教徒一样高声尖叫朝玩者冲过来引爆自杀。阿中在某个大水池畔用散弹枪连续
击杀了八十多位疯狗一般前仆後继冲杀过来的炸弹勇士之后,当下轻轻地念起了“往生
咒”,帮他们——一超渡。这可是在积阴德哩!

许多朋友们在看战争电影时,总会对影片中两军交战时惨重的伤亡有所感触,甚至掬
下一把祈望世界和平的同情之泪:但是在看“异形”电影时,可就一点也不客气了:辛苦
的异形妈妈,正在窝里为了更健康的下一代努力“生产” 时,扛著重武器的人类女英雄
蕾普莉就在旁边搞“窝里反”捡现成的便宜,这里放把火、那里轰颗枪榴弹地残害异形的
民族幼苗,气得异形妈妈柳眉倒竖,非得要跟女英雄决斗不可。此时候在电影院里的咱们
是一口爆米花、一把鱈鱼香丝地看着热闹,还不忘帮女英雄敲边鼓、摇旗呐喊着“乎伊
死”。所谓“非我族类、其心必异”,除了眼界尺度不同之外,对于“谁的枪杆子粗、谁
就是正义”这一点道德观念的坚持,古往今来倒是没有任何差别。

那么,手无寸铁之人呢?

在阿中玩过的游戏中,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几个以残杀无辜百姓为乐的游戏。若硬要从
杀人的花样分个高下,首选应该算是《疯狂车手》(Carmageddon)这套极度变态的3D赛
车游戏。游戏的规则非常简单,开著配备锐利钢片的跑车在路上随意撞人来增加分数与继
续游戏的时间,如果用“花式”撞人成功还可以增加额外的分数。游戏进行时只见路上行
人纷纷尖叫闪避,兴致一来还可以驱车冲进橄榄球场,和全身披挂的球员比看谁的脚程
快,顺便将一旁花容失色的啦啦队辣妹们逐一“勘就”。

当初这个游戏深获某公喜爱(姑隐其名),直呼“有为者亦若是”,天天在家勤练花
式撞人技巧。但是他夫人担心他平常开车上下班时会突然游兴大发、顺道撞几个路人玩玩
而禁止其继续玩这款游戏。(在此谨向这位夫人致意,因为您的果断睿智,挽救了不少可
能“涂壁”的生灵)

另外有款《喋血邮差》(Postal)的45度角射击游戏也算得上是重度变态,故事叙述
一个精神失常的人,一直以为自己所居住的精神病院已经被不知名的外力感染,病院里的
人都成了被著人皮的怪物。為了“替天行道” 与查明事情的真相,主角开始飞越疯人
院,出外执行“扫街”的疯狂行动。当然,诸位可没有机会在本杂志的评析中看到这款游
戏,原因无他,实在是儿童不宜之至。

游戏无罪,最怕真实和虚幻难分虽然游戏与媒体是否与暴力行为直接相关,各方说法
不—,不过阿中还是在此提醒喜好杀戮游戏的玩者们,萤光幕前干掉对手或被对手干掉只
是大家玩玩罢了,打完收工之后,大伙相招去郊外踏个青或是去图书馆看个书都不错,可
不要输了假的就想来真的。真实的人生可没有让您“读取进度”或是干脆“RESET”重来
的机会。阿弥陀佛,善哉善哉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