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内容
主题:8年回首看电软  

(李秦羽  2002-06-12 0/3000/5)

我要发言
过客名册
送给好友
副题:与其相濡与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
内容:
    回首8年前,在街边的书摊上找漫画书时,偶一瞥见了一本花花绿绿的杂志……

这就是“电子游戏软件”啦!创刊号哦! 

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,我又陆续搞到了之前的两期“Game集中营”,其中《饿狼传说
1》出招里Terry的投技被称为“流氓口袋摔”,大概是龙哥译的,被我和朋友笑到至
今。 

经历过那段时间的人应该都很怀念吧?那些真挚而热情的文字,和一股天不怕地不怕
的劲头。当时真是大杂烩,有长篇的游戏介绍,有接龙式的射击游戏创意,有无数的读者
来信,还有边晓春老师对中国游戏业满怀的期望。 

龙哥 = 北尤 = 风马 = 邱兆龙(真名),在当时的电软中年纪算是比较小的,有热
情,有干劲,策划过不少名留一时的专题,一篇射击游戏回顾的文章,和邱兆敏联手推
出;几十页的街霸漫画,也是由龙哥的著名论断“游戏迷都是漫画迷”所推动的(也许是
为了凑页数,呵呵);喜欢日本战国文化的他,还负编了“人间五十年”系列专题,少年
的激情,体现的淋漓尽致,并一直延续到了96年。 

一直火爆至今的“龙哥热线”,应该和龙哥没有太大关系,其初期主持人仔龙 = 老
D,在电软的时间里翻译了很多资料;现在他学业有成,在英国继续深造中。 

个性分明的无类是男是女至今对我来说仍是个谜,他做了很多工作,但没能留下太多
印象。 

特工黄 = 黄昌星(真名),传说中的“拆机工”,为集中营的出版立下了汗马功
劳,当时还有他负编的栏目;因住房问题返回福建老家,现在为“电玩新势力”主编。 

阿King,号称“格斗达人”,95年8月(大概吧?还是94?)震惊街机厅的的格斗游
戏专辑应该就是他的功劳;在格斗游戏盛行的那几年,阿King的一些脍炙人口的专题叫人
记忆犹新,告别作“分手总是在春天”让我等狼谜着实爽了一把;之后阿King应该去了电
电。他那消瘦的后肩让我和几年后的绯雨都印象深刻,哈哈。 

软体动物 = 史莱姆,电软兼顾电脑游戏时的主力编辑,触觉灵敏,朋友也多,口牌
不错。不过各位还是不要太期望在这里遇见他,因为这位S大虾一向是把论坛当作“论
痰”看待的-_-0……有时在MOP还能遇见他。 

软体动物做了一段编辑后去了前导,想要开发心目中的游戏。这位不羁的长毛在刚见
面时还把可爱的Monster 吓了一跳,不过其实他人很不错的。作为模拟器的早期报道者,
现在在这个圈子里已经很难找到这厮了,我也一样……

正所谓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前导公司倒闭后,软体动物经历了一段人生的低潮
期;在“电脑商情报”当了一段编辑后,终于不知所终了。 

时间、奔流……

9X年的盛夏,骄阳似火,北京东长安街头,有一个拎着半瓶可乐的身影正茫然的看着
地图。没错,那就是我,趁着暑假来北京玩,借机去看看传说中的电软编辑部。 

东城区兵马胡同,并不是一个太好找的地方,被晒了3个小时,双腿像灌了铅一样
沉,又绕过了一个弯后,我终于到了。 

北京市群众科学院?齐白石故居?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?虽然确认地址正确,但这
些门牌仍让我犹豫不决。 

这时一位扎着马尾的瘦高青年在我身边停下自行车,大大方方的走了进去,这大大加
强了我的信心。 

跨进四合院,走过中庭,前面的瓦房就是电软编辑部了,心噗嗵噗嗵的跳呢。 

房间里的空调大概很强力吧,让皮肤发烫的我感到一阵冰凉。面前是一位略微发福的
年轻人和一位大姐。 

“请问这个月的电软出了吗?” 

“哦,我们停刊了。” 

“为什么!!!” 

“这是上面的决定。” 

“………………” 

“请问你还有什么事吗?” 

“对不起,我想看看您们的编辑部,可以吗?” 

“那好,你随便吧。” 

就这样,十分钟后,我呆呆的离开了编辑部。 

当时的感觉是一种难言的苦涩,双腿依然沉重,决定已在心中。 

回到学校,即刻召集了一帮死党,公布噩耗;无须号召动员,就是这么几个年轻、幼
稚、梦想、激进、勇敢、无知的小家伙,决意公车上书,直呈中南海。 

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! 

这在中国意味着什么! 

想问一下游戏机的Fans,游戏机如果停刊,你们会这么做吗?我想不会,就算是所谓
的电软的铁杆Fans,在这个五岁小孩都知道社会现实的时代,没有人会做这种没有意义的
傻事。 

在信就要寄出的时候,传来消息,电软将会复刊。 

找出此前的“乌鸦、乌鸦、叫”,翻看之下,不禁喜极而泣。 

这就是电软在我们心目中不可取代的原因。 

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珍视和想要守护的东西,随着时间流逝,这些东西会蒙尘,会腐
化。这一点,其实我们更清楚。但是,就像在乱世中,人的生命无比脆弱,所以,不论怎
样,请活下去。 

电软最大的功绩是带来了电玩文化,为一批理科的玩友指明了奋斗的目标,为一批文
科的玩友提供了评论的机会。 

电软第一次把玩友组织了起来,这一点,功不可没。 

现在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,回首来看,当初被奉若神明的机能乱战文章,是那么的
粗浅不堪。不论是叶伟黄明还是米奇亮,比起我座位前不到5米处那位正在画着PCB板的老
兄,真正是理论到实际的差别。 

但是如果没有电软,我也许就不会走上今天这条路。 

正因为此,感谢电软。 

至于天师 (= 杨柯来?)、莱因、PERFECT等等,那就真的是后话了。 

目标年龄层的降低和杂志商业化的成熟,和像扬子江等店主的淡出,电软进入了新的
阶段。 

不论新的风格自己是否喜欢,但当我偶然看见一位秀丽的女中生手拿新一期的电软
时,喜悦之情还是溢于言表。 

独乐乐?众乐乐? 

还有几位值得一提,由于和清华渊源甚深,叶丁和叶展兄弟成了电软的常客。虽然我
对叶展对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一些错误看法表示不满,但总体上我是支持他们的工作的。
如果我们十年如一日的做功略,看功略,那才是游戏界最大的悲哀。 

电软最值得纪念的人应该是主编熏风,虽然无缘得见,但起了个怪名字的他应该是一
位正直又不乏激情的儒士。他是社会中坚里罕见的叛逆者(记住,龙哥他们那时不是社会
中坚,现在也不是),不论电软在商业上作了什么,但熏风的执著、勇气和坚定的社会责
任感,仍然让我敬佩。 

to be continue……

转眼间,自己又来到这块土地上生息,回首8年,是不再跃动的青春。前几天去看朋
友,他又在某学院的地下室带着两三个人编起了杂志,一如当年的大软,和那个摆着“饿
狼传说3”的三好电脑厅。 

生命,就是这样生生不息……

PS:我至今都还在买电软,每一期都买。不是为了什么。只是一种习惯,虽然买了也许不
看但是如果少了那么一期的话心里总是不舒服。因为我可是到现在为止收藏有每一期电软
的人啊。当年电软的创刊号据说只有5000本左右,加上这么多年的毁损。估计还有3000本
就不错了,我做为全中国3000个有可能收集满电软的人我可不能中途放弃啊。呵呵~~!一
不小心跑题了。
    其实我对于江湖和电软一样,虽然它们的辉煌都过去了,但是我对它们都充满了深深
的眷恋。就是我很久没上江湖,可是我依然有每天来论坛看几次的习惯,看来这个“恶”
习是很难改变了的啊!哎

生命,就是这样生生不息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