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内容
主题:  

(悉云  2001-04-24 0/4490/28)

我要发言
送给好友
副题:仓促之中,材料只凭记忆,实在有违科学精神,无奈值得如此,还望见谅
内容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箫,吹管乐,多由竹制,少数由铜、玉等制成。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,在众多的武侠
小说理也多有出现,现略作介绍。但由于笔者手头并无材料,全凭记忆,粗陋之处,悉请
原谅。
    首先是箫的发声原理。其实不论是拍箫还是单管箫其发生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,都是
令吹奏者吹入的气流,在箫管里震动,从而发声,在通过按孔,令箫管的固有频率改变,
而改变音高的。
其次是箫的历史。据史料记载,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母渡遗址中,我国就发现了箫的雏
形——骨笛(虽说有“笛”字,但是其发生原理,与箫雷同,故是为箫),该笛系由兽骨
制成,手掌大小,经专家修复,可“呜呜”出声。有关箫的记载最早见于《诗经·大雅》
原文恕笔者不才,已经忘记,但是依稀记得那时的箫名为龠(yue,四声),传说是古代的
乐神按照凤凰翅膀的形态造出,多用于祭祀、登基等重大场合,记载中,早期常常成团吹
奏,但是到了晚期,往往被编于神舞中边吹边舞,可是龠吹奏的方法与今天的箫大同小
异,要讲究气息角度以及口形甚至体态等等,不可能边奏边舞,因而有观点认为,这时的
箫(龠)已经蜕化成一种神器,而非乐器了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礼乐崩坏,龠便重新成
为了乐器。及至两汉隋唐,随着国家的强大,许多外国乐器传入我国,在这种情况下,拍
箫龠便又被改造为单管箫,但这时的效益不同于以往,他的音域及音色都有了极大的提
高。这时,随着佛教的发展,天竺的一种横吹乐器也传入了我国,结合波斯的一种古乐
器,人们造出了最早的“笛”。为了区分起见,人们把以往的“笛”——箫,易名为“羌
笛”、“竖吹”,而新传入的笛,便被定名为“横吹”。这时的箫笛已经完全的被民间及
宫廷所接受,成为中国管乐的主流了。这时的箫,还是传统上的箫,即现在所谓的六孔
箫,但又略有不同,现在的六孔箫第五孔(自上而下数,不算吹口)位置略偏上,发音便
更符合音律,但那时的箫第五孔略下,吹奏该音的时候,气息便需上顶,稍费力,因此而
改。后来又经过种种改良,逐渐出现了又一个半音孔的七孔箫以及有两个半音孔的八孔
箫,这两种箫在转调(例如由以C作1转到以F作1)的时候更为方便。
再次是箫的分类。上文提及,箫分为六孔箫、七孔箫、八孔箫,但这只是以孔的多少来
分。另有一种分法,将箫分为:琴箫、洞箫、和尺八(亦称“南箫”)。其中琴箫最细
小,音量也较小,音色柔美,铮铮然有金属声,多与古琴合奏,又称“雅箫”,据不才推
测,当年刘正风吹的便是这种箫。而洞箫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箫,其箫管比琴箫略粗,比
尺八略细,是以音色也应居于两者之间,有水声。而尺八则是最古老的一种箫,目前只在
闽南的“南音”演奏中可以听到,笔者亦没有亲闻,只是听说这种箫的箫管中安有簧片以
丰富音色,但是发音原理应该不变。
    在其次便是箫的制法了。箫,由竹制。其中以紫竹,老紫竹为最佳,其他竹亦可。第
一道工序是选竹,选竹时应选长在山阴的老竹(两、三年为佳),这是因为新竹较嫩,制
成后记制作过程中易破裂、易变形,而长在山阳的竹则因为受日照较多,竹性躁,制成后
吹出的声音也较为干燥。第二,则需将选好的竹置于阴冷、干燥的房间里,静置亮、三
年,待其将纤维中的水费空干。第三,则需选择适当的工具,将原本弯曲不规则的竹近火
烤直(具体工序及工具极为反复,便不多叙)。第四,便是根据的半径算出孔的具体位
置、大小,用小火烧出。再作一些美化工作便可以了。
    最后,请允许我叙述一下箫与武器的关系。由于单管箫的形状与兵器中的棍相仿,便
有人将铜制成箫,当作武器(这种箫笔者曾经见过),但是由于铜的种种性质,这种箫的
音色较为黯淡,也很难演奏,是以为人所不喜。另有就是利用笛的笛塞后部与发音无关将
小剑藏于其中的铜笛,也非常好玩,笔者曾于深圳书城楼下的宏文体育用品店武器部看到
过,也不贵,但是当时还没学箫笛所以就没卖,现在想乡真实可惜。哎~~~~~~~~
在右便是玉箫了,因为玉性凉、硬、润,所以我认为玉箫的音色应该极佳,但是由于石性
易折,所以应该不适于作兵器。更何况,箫作为乐器是一种较为精密的仪器,若用于打
人,肯定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磨损,对于乐器本身极为不利。因此,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拿
箫当兵器,反正笔者本人是不愿易的,宁可赤手空拳,让敌人打我。






ps:献丑了,小子实在粗陋,但是由于无甚可写,手头亦无资料,便只好班门弄斧,见 
    笑大方之家了。(作揖)
不好:0太长:1没耐心看:3不错:4